29 7月, 2013

瑣碎精神感覺



0626 

應該要進入溫柔而平靜的創作,像以往一樣,因為所有計劃都很美,很值得執行。所有的計劃只要深刻執行,都會是成熟而完整的創作。於是差距便是:深刻或淺薄。

但決定離開學校後,時間都不知道跑去哪裡瑣碎掉了。太多計劃在心裡承受著,變得老是慌慌張張亂發脾氣,導致階段性的一事無成跟身邊的人傷心,簡單的生活步調還調整不好。而新生活太令人期待跟著手的那一刻。

該操心的不愉快,要來的或已經過了的都好,操定時定量的心便停止操下去,不想要努力的,做的完整不落漆就好,別人聽不懂的話短時間內說十次也終究不會被理解。而說得清楚是表面邏輯跟策略的,也不會是最正確無誤或最重要的事。當成一種犧牲打,做足亮相跟上壘便好。我會當自己是一個美麗的背景,襯托你們平凡而寬廣的軌道。

65座城市畫,是新的符號材料。

棄絕一切轉瞬即逝的奢侈縱慾,發展出各種沈著鎮靜的樣態。

想要去理解或鑽入什麼,是某種呼喊與誘惑。

大的,很多人跟事情就可以躲在裡面,便聚集在一起,建築如是。

不組撓也不提示,只協奏。自己還是自己,不需要去依賴。

現在已經沒有嬉皮也沒有和平了,你便是你自己自然跟和平,不須揣摩也不須迎合追隨。


關於屋

/有畫布(有畫在布上)跟結構,蓋成帳篷,隨時可以帶著走的建築,腦內流浪,島內移民。

/帳篷式的什麼:關於被隱匿,燈,風,或許還有關編織的屋子。

/或搖搖晃晃的坐著:西門町的懸吊木椅紅茶店,羅蘭的篷車拓荒,柬埔寨的吊床餐聽,運動公園的鞦韆。




0726

現代屋(或人)為何沒精神?

現在眼睛所見的構築,在滿足人的「感覺」。看起來,摸起來,用起來的感覺。達到一種舒適。舒適並不一定真正平衡。

百年教堂或整個帝國王朝的石雕宮殿,或許在今日用起來摸起來並不那麼「舒適」,但有不可取代的精神宏偉。而所謂「精神」,或許就是掀掉層層裝飾掩蓋後,最真實的那個目的或期待。而今因偽裝總是太多,才會有個說法是,表面背後比較神祕的那個部份才叫做精神。而確實也容易因為總是在什麼的背後,而不自覺的帶上一點陰暗或還看不清楚的自私情感無法宣告或解讀。

現代屋(或人)的精神失落源於背負太多表面的期待,違背真實渴望的什麼。

而城市有其必然的必要?或必要的必然?
「象徵物」使人聚集,使人瞭解精神。而今城市裡的精神散漫無章,無人在乎關於聚集或信仰的隱喻。人們失去使用跟解讀隱喻的才華。忘記城市之於人之於自然。偉大的城市什麼必然帶著犧牲與階級。

我正讚嘆城市同時離開。曾包覆我的城市之於我像是被遠眺的一盞燈光,瞇眼去感受距離跟迷惑。

而我還沒變成我想要變成的人,其實所有人也都還沒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