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1月, 2013

無法直接觸碰的厚度卻能複製擁有





接雨滴的每一張嘴
被風吹斜了也還解渴

反詮釋不是不詮釋
不詮釋剩下形式

除了裝可愛保護自己
避免太關心誰太不關心誰
保持邊緣人那樣不沾鍋的隨時可完美退場
有些該面對的反應變得很惰慢
懶惰去提振專注或花枝亂笑
或乾脆花枝亂笑去減緩那個反應不過來的空檔
狀況不好
不要勉強頭頭是道

太多就太焦灼了
那些真空十年了的情情愫愫
重新解凍回來的溫度是像天空的藍色
清澈的遠遠的
瘋癲的狂笑釋放出的熱量足夠暖心
足夠暖暖過去十年的失衡
足夠有新的力氣掂掂記憶裡的重量那邊溢出來了那邊偏了一點
谷底忘憂葉裡藏花

另一部份的太多就太焦灼了
藏好了的
最近被翻尋幾次也還妥當
斷線的間距拉長了也還算進步
陰暗叛逆沮喪的孤僻期過了
自殘傷心憤怒的反射也暗淡了
乖了
即使反應變得遲鈍但也還算清爽可人
喜歡的事情仍然喜歡而且看得更多更有把握做得好了
對阿也變得更會安慰自己了
天底下的爛事似乎就那幾回事
嚇壞了也冷靜了
滿頭腦快要爆炸念頭
都做出來吧做出來吧

不管走了多遠多久
降落的地方還在這裡就會在這裡變回孩子一樣的單純善良跟在意
太久沒在身邊的地方走路了
今天走了三五條街的距離
發生的事情在哪裡都一樣
意思跟大方向一樣
或許細節跟花的香味不同
最近就像八人房裡的另外七張空床來了朋友這樣

喝醉撞的滿頭包
背脊都刮傷
一邊寫功課一邊回憶幼稚直接的美妙十三歲
沒辦法不把目光放遠的笑出來
時間抹平那些尖銳後
記憶的影像被灌注成透明磚塊
有無法直接觸碰的厚度卻能複製擁有
好漢不提當年美
剩下聊聊現在
過過日子裡還在猶豫的那些部份





27 1月, 2013

甚至還怕忘不記


無法抗拒的要婉轉成
那是約定好的
有失有得的束縛
但只是我想給人看到的一種說法

到現在還是沒有題目
21個故事的記憶劇場理論
配一個空白
書店裡的space holder?

一直卡在書裡
字都吃下去但沒有對在心裡來顯微

新年新希望
練瑜珈練專注
創作的有理有力
輕鬆而專注

旅行後自然變得勇敢
覺得很多事情變得沒有那麼難


森山的作品集
影像剩下抽象的剪影及深淺的味道
怕會忘記跟想要忘記的差別
對一個地方過度熟悉
深知一切紋理脈絡
才有辦法用那樣模糊的鬆散的角度去切入紀錄
因為不怕忘記
甚至還怕忘不記
不想要記太清楚因為太近
不用紀錄清楚全貌的

但若還是在一種探索的階段
很怕忘記途中發現的任何新奇
便急著紀錄全景
沒有在找角度
沒有時間探索
要負荷的事情太多
像在旅行 急於在短時間內紀錄所見所聞
很怕忘記的同時
也根本沒有記住任何東西
很怕做不好便什麼也沒有做好


沒那本錢交那種吃不飽的鬆垮垮的朋友。
花力氣去討好跟瞭解弄的身心俱疲。
現在的朋友無爭無煩的很舒暢。

良善已經被過度消費的年代,
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很無趣,
要多對別人好才會滿足的空虛算什麼?
裝成天然呆或者真虛偽,
為何每次跟他們有關的事情我就極度超級無敵的不耐煩與沮喪。

在等有一天的時候,
有一天就來了。
在等有時間的時候,
時間就過了。




E.1027



E.1027

一個人憂鬱的住
一個人吃飯
唯一樂趣是從崖上跳海游泳

E.1027
E:Eileen
10:Jean
2:Badivici
7:Gray

minimum patience

開始實驗金屬材料的房子
住宅是活的生物體
工業化的預製配件


對目前跟過去有興趣是哲學性的
(論人類不平等起源)

有一個「什麼」在「防止」我們進入「順利的未來」
什麼東西在障礙我

我們有什麼「目前的」權力?


Le Corbusier寫給Eileen Gray:
「我會很高興與我欣賞你的房子在那幾天花了多少取得了罕見的精神,規定所有的組織,無論是內部和外部,並給出了現代化的家具和設備的形式,是體面,那麼迷人,充滿機智。」





10 1月, 2013

是他們如唐吉軻德般,無畏而瘋狂地與這些魔障不斷地對抗


超現實是一種固執
是一種固執的看見
懦弱來自於不去愛或是愛不好
別那麼失敗主義
恐懼死亡急於尋找自己的定位
藝術家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的空虛解藥
生命喧鬧又複雜
年輕時待過的美麗地方
那地方將一輩子跟隨著

如果在1926年遇見了他們,問問他們,這是巴黎的黃金時期、是人生中的美好年代嗎?我想應該每個大師都會對著你搖搖頭,給你一兩打的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時代一點也不美好,這世界是個災難,這世代是失落、空虛、貧瘠、無望的‧‧‧
這似乎也正是伍迪艾倫想說的。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面對的是和我們一樣空洞、昏暗、哀傷、虛無又痛苦的生命,同樣在時代的壓迫與禁錮中疑惑和掙扎,而那些神奇的作品,是他們如唐吉軻德般,無畏而瘋狂地與這些魔障不斷地對抗,在慘烈的搏鬥過程中生產出來的。所以,並不是璀璨的年代造就了他們,而是他們用生命的爆炸,將那個灰淡陰霾的時代,妝點得無比華麗。
透過時間的距離來看,我們只看到了煙火,卻常忽略了背景中幽森黑暗的天空。
我突然想到了,這十幾年來,伍迪艾倫這個創作不輟的老導演最常聽到的評價會是甚麼?應該是「我愛死他1970、1980年代的作品了,不過他最近的作品好像都不太行‧‧‧」之類的話吧,他或許也曾在心中暗自竊笑,在那所謂他創作人生的巔峰時期,同樣也是經歷著起起伏伏的情境啊,有許多作品也都是遭到無情的訕笑奚落和江郎才盡的難堪質疑,只是隨著時間過去,有些被平反,有些則被遺忘而已啊‧‧‧
年過75的伍迪艾倫,在這部新片中,他的幽默、奇想與神經質依舊,雖然陶醉在自我構築的美好幻想中(我比較想和E.M.佛斯特、維吉妮亞吳爾芙、詹姆士喬伊斯同桌打橋牌)卻又有直視人性謬誤的犀利穿透力,而擺脫了英國的尖酸苦澀,我們又再看到了他的浪漫、即興與自在,在巴黎這個最美麗的城市中,他輕盈而且自信地,為這個快速、扭曲、對立、憤怒的蒼白時代,妝點上極動人燦爛的一筆。

或許生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深沈
那麼多壓抑需要釋放
那麼多反抗需要去理解
深紅色酒的暗與醇香令人在知覺的邊界上清醒著浮浮沈沈

乾乾的,好像笑完就沒了,最近都這樣。
狂悲傷肺,
狂怒傷肝,
驚恐傷腎,
狂喜傷心。